欢迎访问"艺考艺事网" 艺术院校大全联系我们

热点关注

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信息 > 热点关注

如何拥有老师般的素养

发布者:艺考艺事网 发布时间:2021-06-20 12:15:58 阅读次数:

授课老师:游国庆

自古教育就是刚需。无论科举还是现在的高考。老师永远是时代的宠儿。老师的使命是特殊的,地位也是特殊的,身份也是特殊的。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老师工作饱含着太多的获得和奉献,太多的追求和跋涉,太多的责任和义务。教育之爱在老师中流淌不息,教育使命在老师生命中延续不止。一代代教师执着于“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情怀,在教育的路上启迪蒙昧的心灵,点亮人生的路灯。在清贫中坚守甘于奉献,在奉献中无怨无悔地传承着人类的文明,殚精竭虑地培养中华民族的未来。老师就是一本书,也是教育心理学大师。这部书集古今文明的瑰宝于一册,居世界科学发明创造的结晶于一身。读罢这部书,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雏鹰羽翼渐丰,骏马四蹄生风。老师是部高雅的书,没有猥琐,没有卑鄙,更没有铜臭味和名利的喧嚣声。他让人成为仁义之士,伟岸丈夫,坦荡君子,玉洁而冰清。他教人爱国爱民, “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教人“老吾老以其人之老,幼吾幼以其人之幼。”推己及人;他教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微未敢忘忧国”,以天下为己任。怎样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怎样孝敬父母,修身养性,怎样敬业重道,惜时如金,他一清二楚,如数家珍。读完他,在经济上也许还是清贫,而在精神上你觉得是富翁。老师充满浩然正气,动天地而泣鬼神。这是有盗火给人间而被锁在高加索山崖上的普罗米修斯,有掏出心脏把火把将迷路的众人引出森林的丹柯,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肝胆照日的岳父的满腔赤诚;这里有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的铮铮铁骨,有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的万壑雷霆;有不为金钱所动毅然回国的钱学森一身正气,也有那为了无数学子鞠躬尽瘁,为人师表的两袖清风。这部书光明日月,赤心可鉴,容不得奴颜媚骨,持强凌弱,苟且蝇营。老师这部书有哲学家的睿智,有艺术家的灵感,有科学家的聪明。他素淡优雅,魅力无穷,让人心醉神迷,令人赏心悦目,教育代代青年去挥写灿烂的人生。

老师的三尺讲台,三尺办公桌,培养出多少叱咤风云的英才,演绎出多少催人泪下的育人诗篇,老师从来不拘泥三尺讲台,三尺办公桌,而是思通千载视通万里,心存天下,胸怀大千宇宙。老师特别有学问,特别有爱心,特别有涵养,特别有心机,特别爱读书,特别爱思考,特别爱研究,特别敢创新。这套书不会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如果能使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创造,激励读者走上展现才华,提升水平的舞台,走上老师专业成长的快车道,这是我们希望达到的境界。老师传授的学习方法方法很重要。一个有方法的老师犹如一位高明的魔术师,在他富有艺术性的育人技巧的调教下,一些“差生”将兴趣高涨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而一个缺乏工作方法和学习技巧的老师就好比一个不事收捡的家庭主妇,也许他看起来比谁都认真,比谁都忙,到头来却费力不讨好。当老师不难,当一个桃李满天下的老师难!老师淡化了枯燥深奥的理论探讨,代之以生动活泼的具体教育案例;不是机械的照抄照搬,就事论事,而是采用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散文写法,加之学生心理变化的分析,大大提高了案例的可读性,让大家在赏心悦目的阅读中慢慢领悟学习方法的技巧,教育的真谛,睿智而深刻,既有发人深省的专业化视角点播,又有极其专业理论层面的深层次探讨,读之令人心花怒放茅舍顿开。

教学方法和技巧以及学生心理的分析都是从当前的一线老师工作者多年的探讨,实践中升华而来的,都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具有科学的,前瞻性的经得起实践与时间的考验,定会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能熟读深思,将之运用于教学的工作中去。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需要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学习,提高。人格影响 “山蕰玉生辉,水含珠而川媚”。

魅力人格——一缕馨香沁人心脾,似一场春雨润物无声。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活动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素养的老师,就会带来什么样的教育品味。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说,一个国家其实就是一个放大的人。一个国家的国王应该有哲学王来担任,他不仅是一个智者,更是一个仁者,是智慧和德行修养都很高的“哲学王”,他肩负着不断引导和教育他的子民向善的发展的使命。一所学校其实就是一个个老师集合的放大体,只有那些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情,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的具有感召力和人格魅力的老师,才可能担当得起学生人格成长的导师,才可能打造出一个纪律严明,积极上进,勤俭好学,文明高尚的学校。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个具有无穷;魅力的老师无疑就是一部上好的教科书。

角色定位法—“生旦净末丑”的定位老师是三春的阳关,融化坚冰,驱散阴霾,赶走苦闷与彷徨;老师是成荫的绿柳,撑起一方天地,遮挡狂风暴雨,送来丝丝清凉;老师就是沙漠里的一汪清泉,让垂死的灵魂重新欢歌,让枯萎的生命再次枝繁叶茂,让悲伤绝望者重拾生活的勇气......教育对象的千差万别,要求我们老师与各种学生交流中,不断寻找自己的角色。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使老师的角色从单一走向多元化,从单纯走向复杂。老师不仅担任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还担负着沟通交流着,组织管理者,赏识激励着,精神关怀着的,实践研究者等多重角色。担当不同角色,对我们的老师提出的要求也不同。

许多老师,也不断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揣摩和定位,我发现只有不断的反思,不断地对自己老师的职业进行揣摩和定位,才能够真正有效的开展工作。这样的老师,才是有教育艺术的老师。不同的角色,就是不同的世界。老师,就是这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把人世的角色尝遍。

实践反思法----应当反思的是我实践反思是一种事后反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反思不是为了揭开心灵的伤疤,而是为了把蒙在心灵上的黑布撕开,反思不是为了暴露自己的丑陋,让自己难堪,而是为了保持敢于对自己的过去进行“格式化”的清醒和勇敢。“反思—实践—再反思”,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优化实践,应该成为这个时代每一位老师行动的指南。

面对失败的教育有一个案,采用简单的怨天尤人来推卸责任,轻易地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敷衍过去,从而减轻自己的挫败感,这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采取的态度。优秀的老师总会面对现实,追根究底,深入的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迎难而上,积极面对。因为反思,坦然直面,老师工作也将更加出色。老师了解自己的问题后羞愧,自责,从而进行反思,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才避免了“悲剧”继续上演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明得失。”睿智明察如唐太宗治国不忘反思内省,何况卑微渺小我等—天底下最小的国家公务员----老师。以身作则法—用自己的故事说话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别人。”老师的一切行为都是教育行为,老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学识教养与人格魅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对学生的教育,与其板着面孔斥责,不如以身作则的引导。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要学生做的事,老师躬亲共作;要学生学的知识,老师躬亲共守。”身教胜于言传,老师身上表现出的某些行为细节,常会对学生行为产生长久深远的影响。少年儿童模仿能力很强,老师的行为细节对学生日常行为最有熏陶作用,因此对于老师来说,在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应严格规范,堪为师表。一个人一生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养成的。“养成教育”最难,因为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过程,但却实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张白纸能写最美的诗歌,能画最美的图画,也能满足涂鸦。学生们就是那一张张白纸,教育者既能够让纸上开满鲜花,也能让这张纸面目可憎。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有一个老师右手伤残,他克服了年事已高,学习左手写字的诸多苦难,艰难地磨剑历程使他的左手字迹发生了蜕变。与其说老师是在写字,不如说他在完成一次生命的蜕变,这是一个即将退休的老教师再用生命谱写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他就像一只春蚕吐尽了最后一根丝线,他也想一只飞蛾终于冲破了生命的羁绊展翅高飞。这样的血性的生命之歌怎能不让学生感念一生呢?无需过多的言语,这一幕就够了,这一幕足够改变老师学生们的学习观念。、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的大概就是教育者的以身作则吧。推己及人法—呵护孩子的自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千多年前的圣人孔子先用“恕”字,再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高度概括和浓缩了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生准则;做人要推己及人,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圣经》中说:“不管什么事,你们愿意人怎么待你们,你们就要怎么待人。”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你们怎么论断人,也必然怎样被论断。儒家经典《论语》也有类似的说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忠恕之道待人,是古今中外所推崇的处世典范。

推己及人必要有悲天悯人的情怀。生老病死,荣辱得失于人生最平常不过了。善良豁达者常会为他人祈福,心胸狭窄的人眼见她人深陷痛苦的泥潭,反倒幸灾乐祸,落井下石。

“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人的自尊心。”尊严是人类的道德底线,是人生最隐秘,最脆弱的珍宝。推己及人就是最大限度的呵护他人的人格尊严。

孩子的心毕竟太肤浅,太近视,太单纯。眼见同班同学大热天的戴帽子,各种新奇的想法很自然地在孩子的心理萌发,有同学更以了解事情的真想而引以自豪。这样老师很自然地挖掘出来同学们的阴暗面,再运用推己及人的办法让同学们认识的自己狭隘的自私心理一个能尽力呵护学生心里深处最隐秘的自尊的老师,又何愁不能赢得学生真心诚意的尊重呢海量宽容法—有瑕疵,但还是美玉“爱荷的人不但爱他的美丽,叶的清香,枝的独秀,也爱他夏天的喧哗,爱他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他的污泥也污的有道理。”“花雕了呢”?“爱他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老师们你们爱学生吗?轻易海纳百川的气概包容他们的过失与缺点吧,学生需要在你们的宽容与呵护中成长。 “将军额头跑开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是对人对事的包容与接纳,宽容是一种胸怀,一种大度,一种气魄,一种关爱,一种境界。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远比惩罚的作用更加强烈。有这样的一个故事禅宗大师盘圭有一名弟子盗窃被当场抓获。弟子们纷纷要求盘圭将此人逐出师门,盘圭没有理会,不久,那位弟子盗窃又被抓住,众弟子再度请求盘圭惩治,盘圭依旧原谅了他。众弟子十分不满,联合写了陈情表,表示如果不开除盗贼,他们就集体里太,陈圭说你们到哪里学习都可以,你们都是能分辨对错的明智的人。但那么这位师兄连是非对错都分辨不清,如果我不教他,谁会好教他呢,我要把他留在这里。泪水从盗窃者的眼中流出,洗涤了他的灵魂。从此,他不再偷窃。这是何等的胸襟,这是何等的气魄教师的事业说到底是一项良心工程,他要求从业者必得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必得有容纳污垢的胸襟。有瑕疵,但还是美玉。每一个学生都如此。在鲜花盛开的路上,作为路上,怎能没有大海般宽阔的胸怀呢。

微笑沟通法——老师的笑是最美的花朵,笑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笑是师生情感联系的纽带,笑是化解师生矛盾于无形的秘密武器。宽容一笑,善意一笑,爽朗一笑……教育中有了笑,你将发现你所从事的是一项多么美好的事业。心灵若是堆满垃圾,心胸容易狭窄。心灵若是一尘不染,心胸则无限宽广。甜甜的微笑是宽广而善良的心中流露出的最美好的语言,甜甜的微笑是激越的人生河流中最摄人心魄的那一朵朵浪花。用微笑化解人世间的纷争,滋润愚昧的灵魂,人间将不再有眼泪与仇恨,用微笑去面对别人的愚弄,你将收获理解与真诚。朋友,你会微笑吗?也许你会十分不屑理会于我提出的这个 “傻问题”,而在教育教学中,这个问题几乎会时时摆在我们的面前。老师的笑是人间最美的花朵。微笑着看学生,是师生情感沟通的不二法门。

理智制怒法—忍耐,在忍耐教育家赞可夫;“教师这一门职业就要求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就是要自制……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抑一下当时就要发脾气,转而心平气和的跟你的学生说话。”理智制怒,是优秀老师必须拥有的人格修养。

恼怒是所有情绪中最不好控制的负面情绪。而作为老师,这种情绪的破坏性更大,常常会激化师生矛盾。某些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不佳,往往不是由于他们业务水平不够,教育能力不强,方法不济,而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言行举止缺乏了解和自控所致。诸如愤怒,冲动,暴躁,因循守旧等不良情绪严重干扰了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极易形成师生对立情节,给老师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障碍。作为老师,应自觉抵制种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干扰,使自己的情绪冲动和举止言行限定在合理的范围内,并能通过自我疏导,从矛盾,冲突和窘境中解脱出来。

理智制怒,以宽容和耐心唤起学生心中的自律。学生身上的毛病虽多,但钓鱼事件却凸显了一个差生对老师的真爱。如果老师不是理智的克制住怒气,了解了事情的真想,而是怒气中烧的厉声训斥,不仅误解了学生的一片真情,更会给学生留下永久的内心伤痛。增加对后进学生的转化态度。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的老师,就是一个能自由运用教育艺术的大家。不怒才会有机智,才会有艺术。

幽默激发—幽默的批评更智慧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是敲击学生新来的鼓点,是活跃班级气氛的催化剂。教育中巧用幽默,既避免了沉闷枯燥的说教,使教育内容趣味化,教育过程形象化,又拉近了师生感情距离,轻松化解师生之间的隔阂。

清朝学者李惺说过:“攻人之过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勿过高,要令其可从。”天性,限制了孩子活泼的思想与行为。即便是指责过错吧,多一分幽默,少几分严厉也未尝不。

教育即生活----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位脾气特别暴躁的太太。一天,苏格拉底正在和客人闲谈,太太突然进来大闹,并随手将脸盆中的水泼在苏格拉底的身上。这对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何况还当着客人的面?谁知,苏格拉底却笑了笑说:“我早知道,打雷过后,一定会有大雨。” 一言解僵局,他的妻子也不由得笑出声来。幽默既让大哲学家摆脱了窘境,更给后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回味的空间。做人有如此的胸襟,还有什么样的仇恨不能化解呢,还有什么样的人不能征服?

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情趣追求,有分辨能力的鲜活的生命个体。老师的幽默实际上也是老师人格修养的一部分。老师虽不是演员,但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学生无疑是用观众的心态来看待的。观众大多喜欢戏剧中的戏剧角色,因为她善用幽默。老师放下矜持的身份和架子,把自己当作学生中的一员,巧用幽默,其说服教育效果绝非刻板的说教可以比拟。

老师们,愿您的教育艺术中也多一点幽默。意外赞美法—窃书算不算偷赞美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因为赞美,愚昧者变得聪明,懦弱者变得勇敢,懒惰者变得勤劳,绝望者变得满怀憧憬。因为赞美,人间从此将告别冷酷的严冬,迎来万紫千红的明媚春天。在教育中运用“意外赞美法”,你将收获秋天的累累硕果。美国前总统柯立芝的一位女秘书为他准备的公文总是毛病百出,柯立芝为伤透了脑筋。有一天,女秘书刚走进办公室,柯立芝就夸奖她的衣服很好看,盛赞他的美丽。女秘书受宠若惊。要知道,总统平时很少这样夸奖人的。柯立芝接着说;“相信你的工作也可以像你的人一样都做的很漂亮。”果然,女秘书的公文自此以后再没出过什么错误。

美国作家马克说;“依靠一个赞美,我就能很好的活两个月。”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被肯定。被人赞美是令人喜悦的事情,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人感受到人际间的理解与温馨,并增进赞美者之间的良性的心理交流。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恰当的运用意外的赞美,更能收到较之批评好的多的效果。语音具有神奇的力量,可以摧毁一个人,也可以改造一个人.意外的赞美是照在人们心中的阳光,是点燃憧憬和希望的火种,是带给人们温馨和感激的春风。老师们,即使是面对犯错的学生,我们也期望别吝啬我们的“意外赞美”

以柔克刚,我的温柔一刀——诸葛亮《将苑》有言;“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克刚。”柔软的态度,似水的温情是老师转化问题生最有力的武器。道家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天下莫柔弱入水,而坚强者莫之能胜利,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柔弱胜刚强,天下人都知道这一道理,却很少人有应用它。新中国成立后,荣获第一批“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老师对教育上的妙用深有认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钢铁虽硬,只要百炼,便可“化为绕指柔”儿童在顽皮,只要下了真功夫,也有金不换的时候。柔弱,同样也是教育者手上的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器。文中的“黑旋风”劣性十足,是一匹不好驾驭的“野马”。老师新 “官”上任,就险些在他面前栽了个跟头。让老师的第一堂课,他就事先掘好了陷阱—故意激怒老师,让老师在一团乱麻似的情况下变得情绪失控,与学生发生不应有的冲突,从而使老师下不来台,在学生面前丧失威信。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在班上为所欲为了。虽然事先老师也做好了“以柔克刚”的心里准备,但学生步步升级的恶作剧险些让他情绪失控。他冲上去抓住学生的衣领,想发泄一下心中的愤怒,这正好中了学生的圈套。值得庆幸的是这位老师有着宽广的胸怀,被激怒之间不忘自己是教书育人的身份,及时识破学生的“伎俩”,再次坚定的不移的执行既定的方针—“以柔克刚”,不跟学生一般见识,更没有跟学生去火拼。教师崇高的精神境界深深震撼了学生们的内心,全班同学掌声雷动,“黑旋风”的“阴谋”最终败露。他不能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灵魂,从而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荒唐可笑,彻底改过自新。这是一则多么生动而完美的“以柔克刚”的教育转化范例!

爱心启迪,爱学生是一个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德。爱,是师生关系中永恒的主题,是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爱学生就要真心真意的对学生倾注一腔深情,情感共鸣,真心关爱,蹲身教化,赏识激励,谎言激励,无不是老师以一颗赤诚之心抒写的爱的诗篇;爱学生就是要探寻到那条走进学生灵魂深处的路,因势利导,认弱接近,倾听心声,类比引导,以退为进,无不是老师以爱为底色精心绘制的一幅令人心胸开朗的图画。

大文豪托尔斯泰曾说;“如果教师只爱事业,那他会成为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像父母那样爱学生,那他会比那通晓书本的,但既不爱事业又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教师既爱事业又爱学生,那他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情感共鸣法—永久的悔动人心者莫先乎情,真诚而深厚的情感是教育工作的基石与血液。他能拉进师生感情的距离,解除问题生对老师教育的逆反心理。有情的教育就是有生命力的教育,就是最简洁最有效的教育。

古罗马的一位诗人曾说过;“只有一条路可以打动人心,就是向他们显示自己首先已被打动。”感情的迸发不是简单的开关就可以控制的,它需要共鸣,需要磁场,需要用真实的感情去催发。苏格拉底也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老师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有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传达给学生,引领学生的灵魂在感动的清泉中洗涤,在羞愧的烈火中燃烧,在悔悟的晨光中升华,这样的感情教育法才是真正的润物细无声。真情感化强调一个“真”字。真实的才是最动人心魄的,真心的才是最让人刻苦铭心的,真诚的才是最能引发情感共鸣的。

学生童真不是一盏省油的灯,进入初中学习的第一次作文他就敷衍的从书上抄了一篇文章了事。老师没有直言责备他,而是给他说了一段自己的真实经历,这是一个欺骗老师,最会导致了老师为救护自己而英勇献身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因为其真实性,年老的老师竟然顾不上在学生的面前大放悲声。这一哭,彻底洗刷了学生灵魂深处的龌蹉,他终于理解了老师对自己的真心关怀,对老师的教育自然也就很配合了。能让学生产生强烈情感共鸣的教育就是最有感染力的教育。

真心关爱法——将爱进行到底真心的关爱是春天里的绵绵细雨,润物无声;是夏日清爽的凉风,沁人心脾;是秋日里累累的硕果,甜中带酸;是寒冬里暖暖的斜阳,温柔无限……爱比恨更有力量,真心的关爱,常常能创造教育上的奇迹。大自然给了小草生命,也必给他们开花的权利。蒲公英的花朵是一串串降落伞似的小绒球,金黄金黄的,狗尾巴草也会开花,狗尾巴似的绿穗穗就是他开的花;麦地里芨芨草也会开花,他的花是洁白的,有米粒那么大,像早晨被太阳照亮的一颗颗露珠。生命都会开花,即使卑微的小草,也总有一方属于他们的自由的天空。学生们何尝不是那一颗颗平凡而卑微的小草,在老师的雨露滋润下,他们的生命必然能开出一簇簇绚丽动人的花。

没有人会拒绝另一颗心对自己的真心关爱,就是用真诚的情感彻底消除学生心中残存的那一丝丝对立情绪;关爱学生,就是用一颗悲天悯人的心去化解学生心中沉积的一缕缕苦闷,忧愁,彷徨,悲伤,关爱学生,就是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千方百计的为学生排忧解难,关爱学生,就是要抱着为人父,为人母的一片菩萨心肠,无论春夏秋冬,风云雷电,都不忘时时垂问……

对别人无所求,给人的极好的东西。夏老师执教三十多年,在他的身边,一拨拨的学子来了又去,就好像明媚的春天向他走进,又离他而去。在他的心中永远对学生的牵挂和关爱。这是个把自己的一生都无私的奉献给学生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了大家而献身,那是我们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的但是永恒发挥发挥作用的生存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将洒下泪水。”教师这一职业卑微而渺小,如果仅仅从物质待遇方面来衡量这一职业的价值,显然是坐井观天。我们的社会确定需要无数像老师这样不计名利的奉献者,让我们向这样的奉献者致敬。

蹲身教育法——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看学生,就是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心里给学生平等。蹲下来看学生,就是不胡乱给学生扣上死不悔改、不可救药、调皮捣蛋帽子。蹲下来看学生,就是绝不封杀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象力,绝不干扰学生刨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蹲下来,就是一种态度,一种观念,一种最好的教育方法。老师对问题学生的蹲身化教育常能创造教育界的奇迹。

学生小金自小染有小偷小摸的恶习,在学生中口碑极差,如果将其见不得光的行为在班上曝光,何异于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呢?这样做,一个学生的一生也许就这样完了,从此他就背上了“贼”的恶名,永远成为生活中别人取笑的对象,走完他的悲剧人生。但老师去极富创意的给学生提供改过自新的机会。学生入选校运动队,来校晨练,老师不失时机的将教师这把钥匙寄寓的不同寻常的意义“这更是 52颗沉甸甸的心,上面系着全班同学对小金同学的信任和支持。”巧妙的方式加上成功的造势,终于意外之中的转化效果,从此,班上再也没有同学丢过东西。

我们不得不佩服一个结巴女生,明知道走进结巴,也敢于在众目睽睽之下演讲,但他拙劣的表演无异于当场献丑。紧急关头,老师及时的救场,指出了这种勇敢的精神难能可贵,鼓励了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她真的克服了这一习惯。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 道之言妙,在乎一心。教育中的‘蹲身教化’也同样需要老师以爱心去体悟。

赏识激将法——赏识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对待学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骨头里挑肉,哪怕只是找到一丁点肉丝,也要看成一块好排骨,给以赏识和鼓励。赏识激励要求老师带着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可供欣赏之处,对学生的缺点,失误尽可能的给以宽容,谅解。赏识激励更要求老师及时给学生创造一个改正缺点的机会,并进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体验。因为老师的赏识激励并不能改变与扭转一切,只有学生用实践把老师的赏识激励化成自己的真切的体验与感悟,才能清晰的发现自我,正视自我,有效地调控自我,才能使内驱力稳定发展。

谎言激励法——学生的承诺美丽的谎言犹如一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花儿,洗涤滋润着人的灵魂;美丽的谎言犹如一段远古的神话,给人以无限爱你遐想回味的余韵;美丽的谎言犹如一面敲响的战鼓,让自卑者重新鼓起前进的风帆,让沉沦者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有一种爱是具体可感,切切实实的,譬如父母对子女的爱,点点滴滴,如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有一种爱是朦朦胧胧,琢磨不定的。譬如老师对学生的爱,隐隐约约,如星星之火,照亮了你前进的路。机器坏了,换换零件,上上油,修理修理就好了。人的思想转化工作可就没有那样简单了。善意的谎言实际上就是一首让人百品不厌的教育诗,在教育中,用用善意的谎言又何妨。

因势利导法——根的事业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因势利导的启发教育,常常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直觉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奔放的想象,崇高的人生理想。

学生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来的特殊兴趣,与学生的性格特征关系密切。这种比较稳定的人格品质,对个人的职业具有明显的导向意义。作为老师,必须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这种持久,明确的趋向人格品质,尊重他,维护他,引导她。也许这些我们无法理解的兴趣与爱好埋下了一颗天才的影子。

奥地利动物学家乔伊·亚当从小喜欢动物,小时候在自家园子里专心致志的研究野生动物。1931 年她到东非旅行,肯尼亚辽阔无边的热带雨林风貌和其中的珍禽异兽吸引了她。强烈的探索兴趣使她放弃了故国优雅舒适的生活。从此过上了与热带丛林动植物为伍的日子,这一过就是 43 年。凭借深厚的素材积累与传奇的教研生涯,她的《野生的爱尔莎》一书震撼了世界。米丘林凭借对园艺学的浓厚兴趣,60 多年在田间地头持续不断的研究设计了成千上万种方案,做了上万次实验。为人类改良和创新了 300 多种果树品种,成为人类园艺史上最著名的园艺家。兴趣往往能造就天才。作为站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老师,我们应理智而清醒的认识的;对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应因势利导,努力成就孩子的人生理想。

认弱接近法——旗缘老师如果在班级中总能担当强势的角色,师生之间容易形成对立情绪。在学生面前鼓励表现出某些缺点或不足,示弱于学生,更易拉进师生情感的距离,老师的正面教育更易在学生的心中开花结果。

老师工作是教育工作中最复杂,最繁琐的一项工作。其中最棘手的是与学生的情感沟通。而与学生情感沟通遇到的最大难题又是如何接近学生,从而使学生在心理上接受老师。因此,采取怎样的方式走进学生内心的世界,尤其重要,“认弱接近法”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跟小孩子学习,不愿向小孩学习的人,不配做小孩的先生。”在学习面前,教师不能总采取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不能总表现出一幅无所不在的神态,适当的表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知,虚心向学生求教,更能给学生以亲切感,真实感。这样一来,也许对于老师的教育,学生更能从心理上加以认同。教育中,老师不一定总能担当强势的角色,适当时机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弱势一面,或许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倾听心声法—听学生的心声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真正的教育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真诚的倾听开始的。一个优质的老师,也未必是一个真诚的倾听者。不幸,对弱者是灭顶之灾,对于强者却是一块试金石。面对不幸,一筹莫展,借烟消愁,那是弱者的表现;面对不幸,笑面人生,愈挫愈勇,那才是强者的态度。苦难无时无处不与我们同在,面对苦难,我们要以平常心对待,要学会品尝苦难,如同饮一杯浓茶,苦过之后,才会沁香四溢。法国一位教育家曾说,“21 世纪最困难也是最有价值的事是让老师闭上他的嘴。”自己少说,当然不是怕麻烦,图轻松,而是为了腾出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多说,还思考,表白权,问题解决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用实际行动去承受,化解,弥补,修复学习与生活中的问题与错误。老师则在聆听中把握学生的试想动态,以便更快捷的与之沟通,从而实现化繁为简,以一当十的教育效果。在此,我们不由再次想起教育者的良心。老师对工作即为认真负责,在师生关系对峙时,他拥有良好的心态与教师职业道德,及时察觉到了自己教育方法的失误,不失时机的再次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倾听学生的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更可贵的是,教师以春风化雨的方式启发,鼓舞,让学生最终摆脱了承重的心理枷锁,又通过多种渠道,缓解了学生的经济,思想压力,学生终于走出了认识的雨季,敢于面对人生的磨难,转化效果十分良好。

类比引导法——“硬骨头折腰记” 大千世界,找不到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人生也是如此。但千差万别的人生总不乏可供类比的相似性。在顽固的思想堡垒,只要类比引导的方,照样攻无不克。人穷未必志短。许多贫困生拒绝接受别人物质上的帮助,以至荒废了学业,究其原因是他们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不愿欠别人人情,怕因此丧失自己的人格与骨气。老师应引导贫困生以这样的心态接受捐助;今天我接受捐助是因为我比别人更重要。虽说“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但对于接受了捐助的贫困生应劝慰他们不必感恩戴德的思想压在心头,成为新的心理负担。不是别人帮助了你,你就应该帮助别人,而是别人帮助了你,你就更应该想方设法去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

程星是班上的优等生,但苦难的家世让它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即使这样,他也不肯低下他那高傲的头,接受班级的捐赠,但生活的重担终于使他辍学了。老师了解他的家庭情况。起先老师还是像以前一样捐助他,可被她拒绝了,万不得已之下,老师步步为营的类比和引导,让学生赞同,爽快地接受了捐助。有人说过;“我有过一文不名,但我从不贫穷。缺钱是一种经济状态,贫穷则是一种心态。”面对贫穷的学生,老师在给予他们适当的物质资助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缓解他们内心沉重的精神压力,从而让他们敢于直面人生,鼓起生活的风帆,在多姿多彩的人生舞台上扮演好属于他们自己的角色。

以退为进法——退一步海阔天空 退是进的阶段与手段阶梯与手段。在教育中,老师善退、巧退彰显着育人的智慧,既化解了问题学生心中残留的桀骜不驯,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回归,又紧紧地把握了矛盾处置的主动权。退,不是无原则无理性的全线“撤防”,而是绕一个弯,尽量避免与学生的面对面的冲突,以更妥当的方式实现对问题生的教育转化。

有一年,在比利时画廊发生这样一件事。美国画商看中了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 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于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放松,谈判进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恼火了,怒气冲冲地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看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当然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 250 美元。美国画商见毫不松口,又拒绝了这个价格,这位印度人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美国画商只好乞求他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当他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是一样的价钱吗?”结果,这位印度人的最后一幅画竟以 600 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当时,其他的画的价格都在 100 美元至 150 美元之间,而印度人这幅画却能卖得如此的高价,完全得益于他采取的以退为进的策略。美国人喜欢收藏名画,前两幅已经烧毁,剩下的一副自然“物以稀为贵”。所以说,要成功地运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必须充分把握对手的心态,做到自己心里有底,这样,才能紧紧掌握问题的主动权,“制人而不受制于人”。

以退为进法在短时间看起来己方似乎暂时屈居劣势,但退是为进做铺垫的,往往能起到后发制人的神奇效果,让对手彻底丧失抵抗力,乖乖地听从己方的意见与建议。同理,教育中师生之间矛盾冲突不可避免时,教室灵活运用这一技巧也能化解师生矛盾,起到振聋发聩的教育效果。应急技巧教育机智是教师面对复杂而微妙的教育情境表现出来的迅速地,准确的,灵活的,恰当的,进行行动的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的教育经验的升华,是教育科学理论和教育实践经验的合金。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的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良的教育者。”同样,老师如果没有教育机制,他就不可能成为好老师。沉着冷静,理智自控是运用教育机智的先决条件。灵活机智,当机立断是越用教育机智的必然条件公平民主,秉公办事是越用教育机智的有效策略和基本原则。反弹琵琶法—戴高帽的神奇功效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正弹琵琶”虽然中规中矩,但“弹”多了,容易让人产生厌烦的抵触情绪,还不如走出思维定式,来一招“反弹琵琶”,充分肯定和表扬学生的长处,让学生心理失衡,自我反省,改正过错。马克思说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正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反弹琵琶”能引起犯错学生的心理反差与失衡。学生犯错后,心里比较脆弱,甚至会产生自卑,受挫,戒备,恐惧和对立的消极情绪。教师的“反弹琵琶”会使学生感觉到走进虽然犯了错,但老师并没有轻视自己,厌弃自己。这时候,老师的鼓励和赏识,定会让学生深受感动,从而真心悔悟,痛改前非。

“反弹琵琶”需要老师态度真诚。冷嘲热讽,打击挖苦,极易冉先生产生敌对的情绪,从而使师生关系恶化,老师真诚的态度与情感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不是在接收批评,而是在接受一个长者善意的劝告。从而幡然醒悟。

“反弹琵琶”需要老师具备高超的批评技巧。学生是可塑的,即使是容易犯错的孩子,老师也要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哪怕非常细小,都要积极利用,以此为契机,打开学生的心灵的门户。出其不意法—难忘的记忆兵法有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老师走出教育的心理定式,采用出乎学生医疗的教育手段,,往往具有更强的教育效果,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更容易让学生反思内省。美国最有影响的教育家和儿童家廖姆斯·多步斯说过;“许多犯罪。正是老师从未严格要求学生,制作学生的不良行为,教会学生控制自己冲动的结果。”他主张可以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良性的惩罚。

文中的严四先生可算是出其不意的运用了良性惩罚的教师中的典范。厌学的学生上课思想开小猜,有意创造 “肚纸疼,要上厕所”的假象,以欺骗老师,他好与同桌到教学楼后面去下象棋,结果被老师抓个正着。老师对学生巧妙的教育方式令人拍案叫绝。他首先故意造势,拿出打屁股的松木板子,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让学生产生要挨板子的错觉。接着又让他趴在椅背上,做出一定要打他决心,让学生几近绝望。如果老师真打了学生,学生一定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令人赞叹的是老师没有打学生,他打的是座椅,也是自己的那颗恨铁不成钢的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蜡烛呀,你们吐丝,流泪,到底又是为了谁,老师的这招高明的‘出奇不意’,较之某些老师对学生的体罚,教育效果合作强千百倍!打了,老师心中的怨气发泄了,教育学生,让学生醒悟,学生既未被,打,但精神却受到了洗涤。面对老师如此的苦心,学生以后还好意思欺骗老师吗?整个教育过程中,老师没有一句说教的语言,但给学生心灵造成的震撼效应却强似千言万语。老师们,你在教育过程中又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惩罚的学生呢?你的惩罚手段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呢?来读读1这个故事吧。

托物寓意法——智断蛐蛐案含蓄婉转的教育方式往往更容易让学生接受。老师将所要表达的意思假借与物,让这一外物具有某种象征性意义,成为老师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假定对象,进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学生的灵魂,已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教育转化效果。

特技教师张万祥说过;“老师的工作是一首美丽的诗歌,一首让你百读不厌,百味不腻的教育诗。我们应当似老师成为一种艺术的事业。”一位优秀的老师就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

世界上的故事,没有比对人的教育工作更复杂,更高深,更艰难的了。学生课余时间迷上了对蟋蟀,甚至发展到了为挣胜负而挥拳相向的地步。面对学生间的摩擦,老师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大发雷霆只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空洞的说教无异于对牛弹琴,隔靴搔养。关键时刻,包公帮了忙。包公智断铜钱案给老师任以身上深深的启迪。他首先对引发学生斗争的“罪魁祸首”—几只蛐蛐进行了“审讯”,蛐蛐不通人性,但老师却一本正经的对它们进行了一番说教。“冤冤相报何时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明是劝导蛐蛐,暗则规劝学生。“人生不在少,一日难再晨”又何尝不是对学生灵魂的警醒呢?尤为可贵的,老师的表演让学生耳目一新,在心理上并没有排斥老师的教育,而一只小小的黑白刷,竟成了他手中的一个道具,‘醒木’一拍肃然,架子十足,不由让学生心底暗自窃笑,这样一来就拉近师生的距离。审到激动处,在一拍“醒木”,滑稽的表演让学生忍俊不禁,他们竟然笑出声来。此时,学生不仅充分的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精神状态也彻底改观。对于老师的“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自然也不难接受了。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诡到也,以正合,以奇胜。”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艺术就应该巧借外物,奇招迭起。故意冷落法—给他 “冷板凳”坐坐。某些优生由于长期受到教师的宠爱和同学的追捧,极易形成‘夜郎自大’的心理。在班级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表现出某些出格行为,在班集体中产生负面效应。这类学生,老师不妨在一段时间内采取冷漠的态度,与之保持一定的情感距离,促其反思,内省,检点自己的言行,回归平常心态。教育家孙云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不是完整的教育。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惩罚和表扬一样,都是教育者教育行为中常用的一种鼓励的手法。它通过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从而有效遏制不良行为的蔓延,更好的促使受教育者健康成长。但教育上的惩罚,不是让教师采用过激或不良的惩罚方式和惩罚行为,而是让教师以爱为前提,让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基础,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而实施的惩罚,这人是一种“赏识”教育相一致的教育方式。

文中的张三,是在蜜罐里泡大的优生,一帆风顺的人生滋生了他的狂妄。他竟敢在课堂上和老师叫板,让老师下不来台,对于这一突发事件,老师先让他吃了颗“软钉子”,故意冷落他,不让他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这可是他的强项。这无异于当头棒喝,极具杀伤力。从而使他产生巨大的失落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的反思。同时,老师又适可而止,及时修补师生间的情感裂痕,通过促膝谈心,让学生幡然醒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巧唱双簧——我与臭鞋那场风花雪月的事说道双簧呀,可有意思了。它需要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另一个人在后面说台词。从远处一看呀,跟一个人似的。这就需要两人的表演非常的有默契,非常的配合,要不然双簧就不加双簧了。教育中,唱双簧能解决班级的大问题,常有不可思议的效果。双簧的幽默风趣。矛盾冲突的集中,让人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艺术的享受与教益,是一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生活中巧用双簧这一艺术,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纠纷,经常被高明的外交家灵活运用。老师应该了解各种表演艺术,双簧这是其中之一。教育学中,死板的说教,枯燥的方法,让人心生厌烦。因此,有些老师不免牢骚满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此话未必当真吧,询子在《劝学》一文中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着远,随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教无常法,教无定法。老师在教育中只能熟练的驾驭各种各样多变的教育方法与艺术,才能真正的达到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绝世高手“摘叶飞花,皆能伤人”的高深莫测的境界,巧唱双簧只是生动的表演艺术在教育上运用的模范之一。臭鞋问题是困扰班级多时的一个老大问题,万般无奈之下,老师只好让班上的清洁委员揭示矛盾,再由其他的演员帮腔,在全班同学的轮番轰炸下,“邋遢王子”们只要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乖乖的听从了清洁委员的安排。纵观整个事情的处理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始终没有露面。只是当事情尘埃落定时,他才做了一个总结说明。师生们在皆大欢喜中收拾了一盘残局。让受教育者在善意谊好的气氛中舒心的检点自己的罪行,接受批判建议,不失为一种巧妙的育人艺术。一石二鸟法—追星也疯狂一石二鸟又名一箭双雕,一种教育举措能达到两种目的,既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某些不良行为的幼稚可笑,又能进而彻底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富兰克林说过;“为热情说驱的人,驾的是一匹疯狂的马。”追星,最容易让冲动的学生丧失理智,

1994 年,疯狂追星女杨某迷上了刘德华,就此抛弃了未完成的学业,未达成她的心愿,倾家荡产。2005 年为给女儿筹募旅费,父亲甚至想到了卖肾,杨某如愿以偿的当面见到了刘德华,可任不满足于一次,2007 年。其父在香港跳海自杀,留下的遗愿是让女儿再见刘德华一面。 “包打听,星际通”……小小的一个班级,几十号人,都会有追寻者的。这些学生大多都有着优越的家庭,某些父母又引导不力甚而推波助澜,勿怪学生为追星而狂。毕竟是十多岁的孩子,尽管对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与探究,但老师的巧妙引导下,他们还是走出了追星的误区。老师借用西北黄土高原所见所问,无声的批评了某些学生的盲目追星的攀比之风,从而引导学生将富余的钱花在捐助西北贫困孩子的身上。一石二鸟之法确实高明。当头棒喝—懦夫是可耻的俗话说;‘三句好话比不得当头一棒’当头棒喝,看似粗暴简单,但在某些特定的教育背景下,恰到好处的运用,却能让学生醍醐灌顶,重拾自信。

俄国作家车尔尼学斯基说过;“生活的道路不是人行道,他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径丛林。”挫折,磨难之于人生,如影随形。身处逆境的学生往往对环境有不满与抱怨,往往对前程心灰意冷,一蹶不振,在这种心态下,表现在行动上,就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对于这样的学生,平淡的说教于事无补,除非用严厉的手段。案例中老师对学生,当头棒喝,但教师的心理何尝不是在滴血,不再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老师是抱着一颗救世济人的心而教书育人,是爱之深责之切的情感的更深层次的表达。学生们怎么能不醒悟?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作为教师更要加强“浩然正气” 的修养。唯有这样拥有“浩然之气”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浩然之气” 的学生。教育中有“当头棒喝”,就有老师的“浩然正气”的外在表现形式。响鼓重锤法—响鼓也要重锤

“快马也要响鞭催,响鼓也要重锤敲。”优生是班集体学习上的骨干与榜样,是学业上的排头兵,但在行为习惯,思想品质方面却不一定是班级学生的表率。因为在鲜花与掌声中成长,在蜜饯中长大,这些学业上的“天之骄子”却不乏人格上的“畸形儿”。在教育中,面对这样的优等生,恰当时机鼓重锤一番又何妨?

“好花不浇不盛开,小树不修不成才”学生无论其成绩如何优秀,毕竟还是未成年人,心理上不太成熟和理性,老师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约束和教育,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味姑息迁就。否者,将助长他们不良思想的蔓延,滋生起作为优生的优越感,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做出种种出格的行为。老师对优生心理障碍的疏忽必须讲究教育机智和策略。

首先,老师应转变对“优生”这一概念的认识,我国常规意义上的“优生”一般单纯的以学业成绩好坏作为其唯一标准,这是不科学的。应该就是学业的标兵,也是完美人格的表率。其次,对优生,老师不能抱有一俊遮白丑的心态,更应关注其心理健康,帮助其宰掉罩在头上的光环,恢复其作为普通学生的平常心态,让其生活在集体之中,而不是游离集体之外。再次,优生犯了错,老师更应以对待普通学生的尺码,严格要求,甚至要求更高,切不可网开一面,使优生特殊化,以免滋生偏激,自私,骄横的心态。当然,在教育的词典上,没有一尘不变的万能之法,一般来说,优生较之一般学生,自尊心更强,更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严厉的指责,全盘的否定。不一定收到转化的效果,甚至会弄巧成拙,让优生自此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热情。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容许学生犯错误,更应容许学生改正错误。入情入理的说服教育,推心置腹的真诚面对,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我们相信,孩子是最容易感化的。

小题大做法—细节成就完美细节决定成败,小题大做就是抓住细节重要之处,对学生进行震撼心灵的教育。因为小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因为大作,学生往往容易震撼....... 

抓住细节的教育才是有血有肉的教育,雕刻了细节的教育才是最美丽的教育。大哲学家柏拉图有一次就一件小事毫不留情地训斥了一个小男孩,因为这个孩子总在玩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小男孩不服气:“您就因为这么一点小事而谴责我?!”“是的”柏拉图回答说,“经常这样做它就不再是小事了,因为你会因此养成一个终生受害的坏习惯。”伟人之所以千百年来仍然受到人们无限崇敬,与他们对细节的认真是密不可分的。

人的心灵因充满了细节而变得丰富多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将对孩子的教育转化,隐含在每一个人简单而生动的细节教育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作为教育者,让我们从细节入手,培养孩子的道德情怀,打造孩子完美的人格,为社会输送一大批德才兼备,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合格接班人故事点播法—求学没有皇家大道故事隐含大道理。讲述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远胜于重复累赘的千百次说教。因为其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娱乐性,一则简单有趣的故事极易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

一则震撼人心的故事就是一首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厌学情绪不仅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白白浪费人生的黄金时间,而且如果对这样的学生教育引导失措,他们将慢慢蜕变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沉重负担,产生许多的社会问题。因此,采取妥善的措施和方法,防患于未然,及时矫正学生的厌学情绪,是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情。对厌学倾向的辅导是一件耐心加细心的工作,他需要老师深入了解学生厌学倾向产生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初步改变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认识态度,他还需要老师努力为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营造积极主动,快乐健康的学习生活环境,它更需要老师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改变学生潜意识里懒散,畏难等不良心态,从而使学生以开朗,热情,昂扬向上的心态投入到火热的学习生活中去。老师面对学生逃学就采取了谨慎而科学的处理方法。

通过家访了解实情,在针对学生的侥幸心理,巧妙的用故事点拨法让学生幡然醒悟。

旁敲侧击法——一堂别开生面的书法课某些学生,尤其是女生,面子观念重自尊心强犯了错却不愿公开承认。老师若能寓严肃的批评教育于隐晦含蓄之中,轻轻地从旁点播,常能使学生内心豁然开朗。

学生考场舞弊是个屡见不鲜,屡禁不止的现象。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作弊方式更技术化,隐蔽化。学生舞弊,老师若不采取果断措施,杀一儆百,势必给班风学风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容易让学生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不劳而获投机心理,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 便会深入人心,可就为时已晚了。学习成绩优异的女生伍碧居然考试作弊,老师虽心知肚明却没办法在不损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实现教育化,教育陷入尴尬的局面。这就好像面对一件精美的瓷器,你只能反复的打磨,都不能击打。万般无奈下,老师只好采取旁敲侧击的法点化学生,不就是辨认字迹吗?老师心理有了底,一上场就让学生却辨认字迹。可是学生辨认字迹有难度,然而老师并没有急于展现自己的“特异功能”,而是一步步的引导,充分的铺垫过后,再展现绝技,自然收到良好的效果,伍碧终于迈出了勇敢的一步,向老师认了错,老师抓住这一个机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知错能改是一大美德,学生也心悦诚服。教育转化之策巧妙绝伦。委时,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在委婉含蓄的氛围中旁敲侧击远胜于耳提面命的怒斥。

假言推测法——暗念面对早恋,老师板着面孔说教,训斥,只会推波助澜,使学生越陷越深;假定某种情境,由此推断出情理之中的结局,让孩子悬崖勒马,不再飞蛾扑火做不必要的牺牲,才是理智的态度。中学生思维恋爱大多数是无言的结局,是始于玫瑰终于眼泪的游戏。身为老师,要特别谨慎的对待学生心中萌发的性意识。性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的老师视之为洪水猛兽,唯恐学生沾了边。其实,性是人类社会繁衍生机的根基,是伴随人一生的本能。青春期的中学生出现两性关系的朦胧情愫,是十分自然地。渴望与异性交流,亲近,给异性传字条,写情书,约会。但这些并非实际意义上的爱情。这是一种朦胧的,幼稚的,毫无意义的爱情,是一时的盲目行为。因此,作为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走出情感的误区,重拾青春的活泼自信,就显得格外重要。中学生的两性心理太敏感,太脆弱,禁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处理青少年的感情问题,不应一味的否定,压抑,而应冷静,科学的,解释他,驾驭它。这就要求老师有智慧和才干,有更多的同情心和更广博的知识。除做合理的限制外,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应巧妙进行疏导,淡化他们对性的神秘感,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将这种情感引入到发展学生智力和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轨道上来。

圈内暗示法——麻雀信使老师深入人的把握学生心态,以“圈内人口吻”暗示性的提出教育要求,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从而产生安全感,认同感,乐意接受老师的要求。对学生课余时间的监控是让所有老师头疼的一个大问题。教师不是千里眼,也不是顺风耳,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本身也是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调节单调而枯燥的学习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道缓冲带。人性的软弱就表现在这里。离开了教师与家长的监督与督导,在属于学生自己自由支配的世界里。某些学生身上的劣根性暴露无遗。有学生迷上了网络,有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有学生迷上言情小说,有学生爱上了卡酷动画,有学生三五成群沉醉于某些低级无聊的游戏或活动不听劝导.......这种苗头一旦出现,教师又有所察觉,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及时加以教育转化。

法国教育家朗格朗;“教育即要与劳动联系起来,也要与闲暇时间联系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在闲暇时间形成的,教师有责任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念和态度,教会学生合理的安排利用休闲时间,引导学生自我把握休闲方式及需要。圈内暗示法就重在对学生的督促与引导。

反向组止法——“雕塑”认错法一个老师的胸怀有多大,你给学生的空间就有多大。很多时候,从内心深出接纳一个学生,往往是所有教育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创造性的教育的活动中,对‘后进生’的转变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面对师生间的矛盾冲突,老师若拿捏不准,仓促上阵,很容易造成师生矛盾升级。教育的目的不能达到,师生的情感又添了一道审慎的鸿沟,真应慎之又慎。青少年的心理是敏感的而变幻莫测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面对偶然发生的师生冲突,教师不是圣人,不能洞悉一切,事先做好谋划。因此根据事发的实际情况,在方法技巧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就显得格外重要。批评教育不等于指责,怒骂,气势汹汹,赶尽杀绝。老师应把批评的出发点建立在学生真诚,友善,尊重,同情的基础上,吧批评的目标定位于以后的改进发展上。老师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仔细审视学生的内心。切忌想当然,以己之心度学生之腹,目标不明方法不清就糊里糊涂的向学生开火。老师应尽量避免与学生的正面交锋,当学生对老师的教育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时,老师不妨暂且忍耐甚至赞同学生的某些做法,走向学生定式心理的反面。意外的一击往往使学生封闭的心理产生了漏洞,逐渐改变接受教育的态度。

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是庸师;高屋建筑,不拘一格,方显大家本色。听过这样一个蓝球理论,如果你身高在 175cm到 18cm之间,那么告诉你,突破才是你的王道,不管你是分卫,控卫还是小前,只有勇敢的扎到内线,才能有你这样小个队员的一片天地。在 NBA,身高两米以下的球员都应该有一手突破的绝活才能得到球队的认可。可以说除了中锋这样背对篮筐的位置之外,所有的位置都应该以突破为王道,否则在外线拿小刀扎人,那是无法伤其筋骨的。所以篮球界存在这样一种说法——突破才是王道。

我们能引导学生制订对不良行为的“行为改变计划”,从而实现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逐步转变。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在长时间里形成的,因此,行为的转变及进步的过程会非常缓慢。传统的强制性的行为改变方式,教师实施起来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时,作为教师,你不妨想想以往的做法是否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如果以往效果不佳,何不借鉴一些更新颖更有效的方法呢?

某学生爱在人前动手动脚,学生怨,老师烦,多方教育方法无效。无赖之下,老师只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跟他达成协议—让他在班级走动时,怀抱弹力球,免得他那“多了几根筋”的手东戳西戳。即便如此,他还是“忙里偷闲”,劣习难改。老师经过监督他,才终于按照预定的方案实现了对他的转化。惩罚从来就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转化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多元智能认识法—金蝉脱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元的,多元智能是以潜能的形式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理之中。只要给予适当的鼓励,机会,环境和教育,几乎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均能达到相当高的高度,甚至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多元智能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力口德纳在《心智的七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类至少拥有 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其解决问题和创造产品,且每一种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每种智能不但在每个正常人身上发展的程度不同,而且他们的组合方式也如同每个人的相貌和个性一样千变万化。优势智能领域的充分发展有赖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学生只有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教育活动中,在对丰富的教育材料的接触和运用中,其智力潜能,特别是优势智力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近年来在社会上抄的沸沸扬扬法人“韩寒现象”也反映出当代社会人的优势智力潜能的开发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韩寒,高中学生,以一篇《怀中窥人》获“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且是唯一一位参选作品全部入围的获奖者,但就是这个韩寒,学业成绩却因 7 门功课 “挂红灯”而留级。2002 年 4 月,韩寒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后,出版了长篇小说《三重门》,发行十几万册。俗话说; “一样的米吃出千样的人”,“韩寒现象”向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如何开发学生的优势智能成为每一个教育者都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从多元的角度发展的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学生的优势潜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从多元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加强对学生弱势群体的培养,使之向优势智能转化,是所有老师应该掌握的艺术。等级评价法—“禁锢咒”该松了相对于传统的以分定高低,以分定优劣的百分制成绩评价法,等级评价法要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多。它淡化了百分制学业成绩的精确性,凸显了学业成绩的模糊性;它取缔了百分之学业成绩的“排队”功能,取而代之更科学的分析考试,等级评价,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买入“成功者”行列。等级评价是传统分数评价的苦果上结出的甜瓜。它淡化了考试中分数的具体性,代之以让学生更乐于接受的等级判定。它取缔了一考定优劣的百分制考试,代之以更科学公正的分享考核法。他不采取一棒子打死的考核制,他允许学生重考。一句话,他给了学生以更宽松的学生与考核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等级评价要关注学生除学业成绩以外的闪光点,要让学生们成为评价的主题,进行自我评价及相互评价。这样,即发展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智能,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民主意识。

模糊的评价结果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也不是为了学生一个等级分数以便与其他同学比较,他更注重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它尽可能多地用学生的“闪光点”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重塑自信,健康快乐的成长。

语言历程法—书中流淌的故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即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的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阅读之于学业,就像水之于鱼。

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新教育,在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恰当之方法以助之,如农学家之于职务焉,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需事则资以肥料,好光则复以有色只玻璃,其间种类之别,多寡之量,皆几经实验之结果,而后选定之,且随时实验,随时改良,绝不敢携成见已从事焉。”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而采取适当的方法。如果我想到某件事,我就能把它说出来,如果我能将某件事说出来,我就能把它写出来,如果我能将某件事写下了,我就能把它读出来。

这种发法对于阅读困难的儿童尤其有效。显然他们讲出来或者写出来的故事会犯错误,但这种方法的关键不是为了教授正确的语法结构,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阅读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单独创做之间的故事,让学生们积极主动的表达,终于使他走出阅读障碍的困惑。

活动课程设计法——再见了,嫉妒 “一次生动的活动胜过一千次空洞的说教。”科学而周密的活动课程设计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才干见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在每个人心理的阴暗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的。如果我们听任它肆无忌惮的熊熊燃烧,必将给班级同学关系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案例中,老师运用生动的情景表演的形式,形象自观的向学生展示了什么是嫉妒,嫉妒的危害以及嫉妒的矫治。这样一堂活动课程,直观,真实,拉进了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在活动中其体验,去反思,去审视自己的内心,让他们在教授的循循善诱中轻松接受教育,远离嫉妒,这样的教育形式足以让学生刻苦铭心。

态度责备法——老师的目光有声语言是师生感情交流的工具,而态势语言也同样能实现师生情感沟通的目的,对学生的某些小毛病,老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抹微笑常常就能举重若轻,即扑灭问题的萌芽状态,又避免了师生的情感对立,不失为教育者应该把握的一记妙招。

“我爱阳光,我爱月光,我爱我老师的目光。闪耀着智慧,闪耀着理想,透过我心灵的门窗……”任岁月流淌,我始终不能忘怀的是读初中时老师的目光,像秋天里涓涓的流水声,像冬天的那一缕温暖的阳光。

“态度责备”的方法很多,一个手势,一抹微笑,一个眼神,一声感叹……都是其表现形式。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 20 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会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才。”一个优秀的演员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和惊喜,靠的正是以言谈举止,面目表情直接影响观众。一位优秀的教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成功带动学生,也必须掌握“态势责备” 这一无声的语言。

民主自律法—半个馒头与千字反思材料素质教育的班级管理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参与,民主自律。老师不是“管家婆”不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老师应逐渐淡出管理平台,淡化权威角色,放手让班级每一个学生都自主参加与到民主建设中来。

将老师从琐碎而繁杂的班级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淡化老师的权威角色,将班级管理变成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平台,实现班级学生的民主自律,是素养教育形势下,老师工作的新思路。构建民主自律的班级,老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营造民主氛围,建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实现班级的民主自律,要求老师把原本应该属于学生的那部分权力还给学生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授只应准备好建筑材料,而房子得有学生自己去造。”班级日常管理老师只需当幕后的指导者与策划者的角色就足够了。

班级的民主自律要求班级必须有切合实际的“法律法规”。班规的制定,必须由学生充当“立法者的角色”,同时还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样学生自然就勇于接受班级班规的约束与监督了。实现班级的民主自律还要要求老师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一段时间的班级进行总结,对不合理的进行修改。

“当代孔子”魏书先生说过;“老师就是船工,是公仆,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服务者的角色定位为班级的民主自律做了最好的注解。

家庭教育指导法——孩子的地盘该由孩子做主许多家长因为缺乏科学育人理念的支配,在引导孩子成才的路途上,往往越俎代庖,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身上,因而酿成了许多家庭悲剧。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此类问题老师应主动担负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也和家长的交流沟通,引导家长慢慢步入科学,正规的育人轨道,以避免此类悲剧的发生。

清代文学家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写道: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锄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不仅仅是养梅花,在生活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常会犯与之类似的错误,扼杀孩子自然地天性,粗暴地干涉孩子的选择,以这样的育人观念教育出的孩子,无怪乎会成为“病梅”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学应当为所有人都懂的一门科学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应懂得它。因此,我们努力使每一位家长都能掌握最低限度的教学知识。”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应学会两条腿走路,时时密切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动态。如果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失之偏颇,老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与孩子的家长进行育人方式的沟通,交流。运用新潮而进步的育人理论武装家长的头脑,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强扭的瓜不甜,赶鸭子上架式教育只能让孩子与父母产生严重的对立情绪,要让孩子成才谈何容易,老师纠正家长错误的教子理念,巧妙的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类比引导,个案交流,攀比教子的心里沟通技巧,让孩子的母亲终于走出了畸形的爱子情结,方法之高明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规章控制法——法不容情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一定要建立相关的班级规章制度,让一切班级活动都有章可循,让学生的每一种行为都有法可依,从而避免班级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主观性,班级规章制度健全了,学生们就能在正常的轨道上学习和生活,有最初的依靠外力力量的过度,到自己对班纪班规的自查自纠,进而养成随时随地都能严格自律的习惯。

班级的规章制度实际上是社会规范在学校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准绳。班级只有实行依法治班,才能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勇于承担责任,自觉接受班规的约束和监督,才能逐渐打造出既有民主氛围又能严格自律的班级。

1)在班级逐渐之初,老师必须认真的组织学生教育部及学校制定的规范学生言行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对其了然于胸,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

2)指导学生树立法律意识,精心指定班级法规。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民主性与集体意识的严重性。

3)班规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班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学生的意见,对不合理的条款以修正或废掉,对遗漏的增加新的条款或附件,章程等。

4)班规要顺利推行,必要一定的执行和监督机制。班级可组织学生组成考核小组,使班规不至于成为一纸空文。民主是法律的前提,法律是民主的保障,让班级管理从“人治”到民治与法治,说其发展的必然方向。

目标管理法—哀兵必胜有目标的生活叫旅行,没有目标的生活叫流浪。明确目标是一切组织,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终结点,说维持组织存在与发展的链条班级作为组织存在的一种样式也离不开目标与激励有了目标人才有了勇敢向前的不竭动力有了目标生命才能焕发出火热的激情。

卢梭在《爱弥尔》中明确指出教育不是从过去的惯性和习俗出发因为那些都是压抑人性扼杀人性的而要从重儿童的自然本性出发,的确随应孩子的自然的本性,将孩子心中的渴望转化为前进的目标,犹如在孩子的心中注入一汪流动的清泉,撒上一缕温馨的春风,必将催生孩子心的枝头摇曳的梦想之花。首先要注意班级目标的层次性。老师可从实现目标的时间角度考虑,将班级目标划分为短期的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也可以从实时对象上将班级目标细分为个人目标和班级目标,还可以根据内容将班级目标划分文学习目标,道德目标,常规目标素质目标等。目标确定后,老师应采取各种措施,以确保班级目标的实现。其次要注意班级目标的可行性。切实实施的目标才能激发班级学生的凝聚力和上进心。老师必须步步为营,稳打稳扎,以推进目标顺利实现,若发现班级目标一时难以实现,老师可在既定目标之前在设置几个小目标,通过这些小目标在达到既定的目标,当教育情境有所变化时,可不失时机的调整原定目标,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班级目标的全员参与性,充分调动班级全体人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只。有班级全体人员摆正了位置,明确了职责,发挥了作用,班级目标的实现才不会成为一纸空谈。

马卡连柯说过;”如果一个集体没有目标了就找不到组织这一集体的方向.”老师,你们班的集体目标确定了吗?

心灵呵护篇每个孩子心灵最隐蔽的一角,都是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只有最高明的演奏者才能演奏出最激奋人心的乐章,老师应该就是这样的演奏者。老师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用

温柔细致的教育手段小心翼翼的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如果说学生是最优质的塑料材料,老师无疑就应该做最优秀的雕塑家。对学生心灵的呵护,关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我赞叹风雨后彩虹的美丽,因为这种美洗刷了浮华,无比清晰而自然。虚荣是一只无根的鲜花,虽拼力展现其婀娜多姿,艳丽动人,却总逃不脱一时半会儿即将凋零的厄运,虚荣是一朵苦涩的橄榄表面耀目动人,精美别致,内质里你却让人痛苦的难以下咽。托尔斯泰说过;“没有虚荣的人生几乎是不可能的。面对孩子脆弱的虚荣让我们为几点亮一盏灯。” 

自卑像一根受了潮的火柴,任你怎么插一燃不起希望的火苗,而自信性却是心灵调色板上最鲜亮明快的色调,它能够让人喘出沉闷压抑的灰色自我。情操美育法—心灵的体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把每称之为心灵的体操,是因为它能矫正我们的精神,我们的良心,我们的情感和信念。情操美育就是让受教育者确定信念,并体验和呼吸链所带来的恒定,神圣而崇高的情感。

爱美审美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是多层次的网络结构体。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教师的审美心理及意识对学生的审美取向起着极其重要的潜移默化的渲染作用。对学生进行诱导的情操美育直接关系到下一代的素养与整个民族的素质,是时代给予老师的重任。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的审美情趣是他们重人格发展的原动力,教师有责任利用大自然天然雕饰的美浸透学生的心灵。何不借此机会对这群孩子进行情操美育呢?谁不能保护没谁就不配享受美的报偿,自然之美能激起人类原始的爱美之心,而美的思想与情感同样极富传染性。对美的东西的感受能在青少年心理产生出一种极其敏感的力量,使之成为刚毅勇敢,宽宏大量,心地善良而又热忱的人。一处处的话就是一首首美丽的诗啊。赏花,品诗,是一生中回味无穷的大餐,让我们放下矜持一起品尝吧。生活需要美育,教育更需要美育,让情操美育之花开遍校园吧。

危机干扰法—心灵的力量《圣经》中说;“人有病情,心能忍耐,心灵忧伤,谁能承担呢?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把一朵花变成一座花园,也可以把一滴水变成一股清泉。

花季的年纪,多姿多彩,如歌的岁月,情感丰富而冲动。脆弱的神经,还经不起生活的风吹雨打,老师运用危机干预法必须要相当谨慎,要像母亲呵护婴儿般关怀情绪冲动中的孩子以。爱来融化坚冰以爱来唤醒灵魂。古语云;蚌病成珠,闪亮的珍珠仅是绑着受痛苦的结晶。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身陷苦难的泥潭,是一种遭遇,而与之抗衡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老师有意的与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并指导学生父母用亲情感化孩子。学生终于走出了阴霾的心境。

《圣经》中说;“你们若有信心像一棵荠菜种,就是对棵桑树说,你要拔起根来栽在海里,他也必须听从你们。”老师在危机干预时,请让学生重拾生活的信心吧。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环境陶治法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既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环境是一把精美的雕刀。不一样的环境能塑造出不一样的人生。孩子是刚出山的太阳,是抽芽的麦子,最具可塑性。孟子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足的物质生活是人生的温床,容易磨损孩子的意志,教育中提倡富门寒,教正是为了加强对孩子的意志的磨练。血琳琳的教训,血淋淋的爱。大自然的法则上永远书写着这样的准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未来人才的竞争,如何培养出一大批吃苦耐劳,具有坚强意志的未来建设人才,这是一个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我们是否该正视,现实改变一下我们的教育环境与方式呢?

雨果有句名言;“溺爱意味着断送。无尽的爱在这段孩子们搏击风云的翅膀,这种爱的程度越是无以复加,断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当代中国的孩子们,最缺少的不是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关爱,而是来自于生活的必要的磨难与锤炼。磨难是人生最好的学校,师长们请谨记对孩子的溺爱就是对孩子甜蜜的摧残。

兴趣激励法我国古代教育家王钧在《教童子法》中提到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书中得到的乐趣,矣相从矣。兴趣是第一重要的,没有兴趣推动的智力活动的维持与发展都是不可能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启迪学生们强烈的学习欲望的确是值得老师们探究的。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 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的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可见兴趣之于学习相当重要,它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推利器。是一个人成就非凡业绩的动力源泉,兴趣是一个人成才路上最好的老师。

西晋文学家文坛,他父亲想让她成为书法家,但他对书法却毫无兴趣。父亲不得已又让她学琴,结果学了好长一段时间也弹不出一支像样的曲子万。般无奈之下父亲,见他记忆力强。爱好文学作品于是引导他学问自此他如鱼得水终成一代文豪。作为老师积极发掘学生们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朝,用设悬激趣新鲜事物的积蓄幽默表达机器现代传媒和直观教具激趣等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疏导宣泄法远古时代,洪水滔天,帝命与治水,与用堵塞之法历史时点水患更胜,改用苏宏织法终于平息了水患。堵不如疏。学生被压抑克制的情绪,更甚于滔天洪水,老师只有想办法为其找到恰当的宣泄渠道,才能避免造成水患否则任其泛滥势必冲破心。给学生的心灵和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结果绝非老师所愿看到的。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德三分,德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方便不拘多少他说只要应该放在宽心锅里吵,不要吵得焦虑了,然后放在平底盆里捣碎,再以三思为末以六波蜜丸为王做成菩提。

这真是一剂好药,将这一精妙要应用于教育之中并能医,去心头痛显著,何乐而不为疏导宣泄之法,也可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如找亲朋好友倾诉,适当参加一些发泄能量的体育运动这样的方式,也不失为减轻抑制情绪和精神附和的良方。近几年国内外一些地方诞生的各种泄气中心,也就是这一原理的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是老师通过像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从而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接受某种观念和改变错误观念。建立思想行为规范。这种方法常常与对学生进行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其他方法穿插进行。虚荣是人生的毒药,它极易腐蚀是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迷失自己,紫罗兰张开蓝色的小嘴叹了一口气说;“在香喷喷的草丛里我是多么不显眼呀,在别的花唇中我几乎不被人看见,造化把我照得这般渺小可怜,我紧贴着地面生长无力的面相蓝色的白云,无力面向太阳,像玫瑰花那样。心里蔓延的虚荣让紫罗兰无视自身的局限,他竟然要求上帝把他变成玫瑰花那样,上帝满足了他了虚荣的愿望当一场狂风暴雨摧残了她的花瓣把它泡地上,他以此为自己的虚荣买了单。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孩子更容易被虚荣也买了理智。其结果只能是害人害己,作为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点亮孩子心中那盏求实的明灯刻不容缓。感情体验法羞耻之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情感,是人类道德认识和情感结合的产物。教育中让问题学生自主体验这一情感往往能促进他们痛改前非,情感教育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教育是塑造完美人格提高人生境界的不可或缺的手段。要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必须依靠教育来完成。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近一个世纪来,学校成为单一传授知识的场所,导致了教育的狭隘性,封闭性,影响了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对情感,是指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情感意志确实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不可推卸的重担。

自我反省法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该首先是他们认识到自己只有在这个时候他们才能真正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的反应。班级管理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刻自我反思培养学生自理自治的主人翁意识是每个老师都认真研究的。

老师提倡对弟子进行新教,我们的学校教育之花也应静悄悄地开放。在学校的教化中,让学生自我醒悟类型从而实现对学生人格与灵魂的塑造。班级管理中老师所在的是教育引导的作用,它只是通过教育主体学生相互发生影响才能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但学生日常生活的时间空间范围十分广泛,老师不可能学是谁的对他们进行监督,必须依靠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自我反思及学生的自律来形成。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自我反省支索的远胜于说教之所恶。

更新升华法自卑压抑等不良情绪可以彻底摧毁一个人心中的信念,面对这些不良情绪。作为老师应该想办法使其象征性的解放,以换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心理更升华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侧踢挑战自身的弱点以积极昂扬的心态迈向未来的人生征程。教育者最重要的是塑造孩子健康的心态和人格,但遗憾的是学生自卑,冷漠等不良心态并没有引起所有老师的重视。因为熟视无读。因为掉以轻心。因为缺乏与孩子真诚的情感沟通。所有这样或那样性格缺陷的学生不经意的在青春的七巧板上中种的抹上了一笔暗淡的底色。运用更新升华法让孩子走出自我封闭的世界实现人生破解成蝶的跨越实在很有必要。

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因为年纪小,人生阅历浅许多学生耐挫力弱。经不起生活的风吹雨打这要求老师擦亮眼睛,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尽量在问题出现的初始阶段,做好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老师应该坚持表扬为原则,实时关注孩子的点滴成绩与进步,及时为孩子送上一份舒心的精神大餐,男孩子不断强化弱点弥补缺陷增加自信战胜自卑。老师因引导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忧郁自卑学生就像窝在壳里的蜗牛。大多不敢在人前展示自己,生怕因此而引起别人的嘲弄。老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并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营造展露才华的机会让学生从内心里重新给自己定位。激活思维法创造性思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的是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更重要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受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任。英国诗人在《岩石》一诗中写道在信息中我们的知识哪里去了,在知识中我们的智慧哪里去了。这两句诗是诗人对信息时代信息无处不在的感叹。也是诗人对知识大爆炸反而导致一些人质会衰竭的叹息。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也指出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我们最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新的英雄,不是某个蓝领工人某个金融家和助理。而是把丰富的知识同行为结合起来的创造者。创造思维也被推上时代的风口浪尖。

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塑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开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成长为高创新能力的建设性人才。治沙十一世纪教育所面临。的也是所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教育要创新教师思想首先要创新教师的思维方式,必须要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教师的思想必须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老师们你们是否每天都在清洗头脑中那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当我们拥有了一个个具有创新思维的教师,我们也就拥有了千千万万个具有创新思维的未来创造者。

生涯规划法在西北贫困地区一位记者与一个放羊的娃有这样一段关于理想的经典对话,你放羊是为了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生娃干什么——放羊,缺乏远大的理想。怎么可能有光辉灿烂的前程教育应该帮助孩子找准人生的坐标。

著名生涯发展学者舒伯说过,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情的演进方向和历程。它融合了人的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的时代。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与规划指导直接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步伐银河乐课程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生长的崭新理念。

班级举行的人生理想探讨中,二狗当农民的理想意识、成为学生们的笑了象牙塔中的学生一个个都有不输的人生追求,他们鄙视当农民的愿望反映出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生涯规划缺乏正确的认识、老师以宏伟的事业,其实的只是孩子们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农民不再贫穷,落后愚昧的代名词进而引导学生树立宏伟的人生目标关注自身生命成长历程做自己未来人生的设计师。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开设了生涯教育课程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协助学子们规划人生的方向我们面对学生们这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学校教育大都还围绕着升学的指挥棒转自己不利于学生的人生发展史大部分学生缺乏对自己未来的责任感也不知自己的兴趣所在网王依赖父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丧失了人生追求的自主性积极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艺考艺事网》微信公众账号:yikaoyishi

网站:http://www.yikaoyishi.com/ 

艺术招生考试、考试信息平台。

14511.png

咨询美术高考志愿填报请联系游老师 

电话:15377654595(微信同号)


分享本文:

填报讲座

优秀试卷

头条新闻

  • 新教育部长谈教育
  •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
  • 2020高考试卷结构,必考点内容,及其各科假期复习备考指导首发!
  • 2020年美术与设计学类统考一分一段表
  • 153-7765-4595
  • 公司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小东门现代大厦南楼3楼 艺考艺事网游老师办公室

    联系电话:游老师15377654595 刘老师15907103090

    联系邮箱:1479408403@qq.com

    公司网址:www.yikaoyishi.com

  • 关注艺考最新动态

Copyright © 2016-2023 武汉浪沙知学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备案号:鄂ICP备17009221号-1 艺考艺事网www.yikaoyishi.com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家长问答 电话咨询